小傷疤 La Croûte
文/ 夏洛特‧孟莉克 Charlotte Moundlic
圖/ 奧莉維耶‧塔列克 Olivier Tallec
譯/ 李旻諭
出版日期/ 2013/05/06
ISBN/ 978-957-08-4177-0
內容大意/
小男孩在一夜之間失去了他最親愛的媽媽,他難過、他生氣、他抱怨,媽媽明明說好會一輩子愛他,卻又拋下他,從今以後他必須和爸爸兩人相依為命,但是爸爸不像媽媽一樣,知道早上該幫他準備切半的麵包,淋上閃電型的蜂蜜。他告訴自己得承擔起一切責任,照顧傷心失魂且心碎的爸爸。
他為了讓自己不要忘記媽媽的味道,也為了不要讓媽媽的氣味從屋子中消散,他關上了家中所有的窗戶,以防媽媽殘留的氣息逐漸消散。他不知如何和爸爸講話,為了留住媽媽的聲音,他摀住耳朵、閉上嘴巴,他甚至覺得只要弄痛自己就可以聽到媽媽溫柔的安慰他,想像媽媽對他張開雙臂。一天,小男孩不小心跌倒膝蓋受傷了,他發現他聽見了媽媽的聲音,使他感到安心,所以每當傷口快要癒合結痂時,他就會摳著傷疤,讓傷口再度裂開。
一日早上,小男孩的外婆到家中拜訪,安慰他,將自己的手貼在小男孩的手,放在他心上,溫柔地告訴他媽媽永遠不會離開他,永遠都在他的心中。於是,他開始用不同的方式,重新感受媽媽的存在……。某天睡覺時,小男孩發現受傷的膝蓋,不知不覺中恢復平滑的皮膚,他了解到傷痛終將會自己慢慢癒合,就像他膝蓋上的小傷疤。他把手放在心上,終於能安穩的睡著了。
情緒療癒效用分析/
認同階段:
媽媽去世後,小男孩躺在床上面對失去至親的無助感。大多數的人活在世上都會經歷失去親人的經驗,讀者看到小男孩無所適從的模樣,會喚起過往自己面對此事時心中的情緒反應,小男孩在抱怨媽媽不守信離開他的片段,也會讓讀者心有戚戚焉,進而對小男孩心中的思念、憤怒、痛苦、孤獨感產生感同身受的反應。
淨化階段:
外婆將家中窗戶打開時,小男孩終於忍不住心中的悲傷,哭著吼著,害怕媽媽的氣息會離開他,他跌坐在地,潸然淚下,無能為力的癱坐,心中感到無助徬徨,覺得好疲累。曾經面臨相同傷痛的讀者在閱讀到小男孩痛哭的片段時,會引起心中的傷感,跟著小男孩一同哭泣,將心中的難過、悲傷,以哭泣的方式宣洩負面情緒,以達淨化心靈效用。
領悟階段:
外婆把小男孩的手放在心上告訴他:「她在這裡,就在你的心窩裡,她不會離開的。」讀者讀到這段時能進而領悟此話的真義,只要自己永遠把對親人的思念放在心上,他就永遠都不會消失。腳上的傷疤漸漸癒合,就像是心中的難過一樣會因為時間的流動而逐漸逝去,留下記憶中美好的片段回憶,傷口會癒合,想念不會淡去,只要心中惦記著,逝世的親人永遠存在,支持著自己持續前行。
心得分享/
記得自己在大二時修「兒童讀物」這門課時,教授曾經告訴我們,不同國家的繪本、童書有著不同的特性,像是法國的兒童書籍多充滿哲學寓意,而在閱讀更多的書籍後,自己也能漸漸直接從封面畫風辨別出是哪個國家的作品。而《小傷疤》就是一本很典型的法國繪本,不論是在畫風或文字內容上,都很"法國"。
不同於亞洲國家總是視「死亡」為一個禁忌話題,歐美國家從給小朋友讀的書,就已慢慢的在灌輸他們如何面對死亡、失去......之類人生必經的歷程。縱然在讀了很多書之後,我們仍然不可能大而化之、無所謂的視「死亡」為理所當然,但至少我們會明白該如何面對,以更坦然的態度去接受事實,調適自己,如何幫助自己或他人度過、走出陰霾,而不是對於一切都措手不及。以鮮豔的紅色作為全繪本的主調,這是個很大膽的配色,紅色,在華人世界中多是象徵喜事、吉祥的徵兆,因此此書的配色談面對死亡,對於我而言是個很不同的感受。但紅色在此書也象徵著傷疤,因為傷口會流出紅紅的血,而憤怒的情緒也會使人臉色脹紅,而最後因為家人滿滿的愛而接受、理解這事實。「愛」是從「心」所出發,所以也是紅紅的、滿滿的祝福。因此,我想此書以大膽的紅配色,是想表達滿滿的愛盈滿心頭吧!愛,才能幫人走出負面思緒,明白甚麼才是最重要的、值得珍惜的。
此書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,讓人更能將自己投入於故事中,對小男孩的遭遇感到同情、及對於小男孩的情緒反應產生認同,並心疼他以早熟的態度面對,設法讓自己看起來夠成熟、穩重能成為家人的依靠,但他終究只是個孩子,這一切對他而言還是太過沉重、難以負荷,就算在怎麼堅強,他還是需要媽媽的愛和照料。幸好,外婆的出現,提醒了他媽媽永遠不曾離開,讓他能接受並重新開始新的生活。
很喜歡外國人處理死亡議題的方式,不過度渲染悲傷的情緒,並且將小孩視為成熟的個體,不是說些夢幻、不著邊際的安慰話,而是帶著同理心的方式,對等的談話,使得小孩能夠坦然接受這些事實,不要以為善意的謊言是保護他們的方式,當大人願意將事實全部告訴小孩,相信、信任他們能夠理解並接受,這才是對小孩最好的方式,也是讓他們能成長、感到撫慰的關鍵。
《小傷疤》是一本很棒、很值得推薦的繪本,簡單的文字、樸實的繪圖,卻說出了最動人且撫慰人心的故事。
留言列表